本文转自:人民网
人民网记者 李栋 王天乐 车柯蒙
东风解冻,散而为雨。希望的田野迎来新一季的耕耘。
春耕备耕作为遵循自然时序规律的农作传统,既是农业生产的开篇序章,更是贯穿中华农耕文明千年长卷的核心脉络。2024年,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.4万亿斤。站在新起点上,打赢2025年夏粮生产“第一仗”的密码,就藏在田间地头的褶皱里。本网记者深入粮食生产大县进行了调查。
山东济宁嘉祥县满硐镇徐北村,乡情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管理的2100亩小麦正返青生长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一大早,种植小麦已十余年的徐小占换上工作服,跳上自走式植保机,点火挂挡,机器轰鸣下,春光里的沃野又开始了新一天的“打开方式”。
站群论坛在山东济宁嘉祥县高标准农田里,自走式植保机为返青期小麦喷洒营养肥。人民网记者 王天乐摄
“以前病虫害防治全靠使用背负式喷雾器,每人每天只能喷洒15亩,工作一天腰酸背痛,效率低下。”徐小占回忆,现在合作社装备了3台无人机、4台自走式植保机,仅需要5天就可将病虫害防治药物喷洒完毕。“提质增效,标准化种植水平的提高,带动的是农产品品质的跃升。”徐小占道出了粮食连年丰收的“密码”。

嘉祥县农业农村局三级主任科员胡宝军介绍,今春以来,已组织农技人员150余人次,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,指导农户开展春季麦田病虫草害防治,根据苗情科学合理施肥。“目前全县小麦面积67.8万亩,一二类苗面积占92%以上,总体苗情长势良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