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(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,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。文中所述方剂,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、应用,切勿盲目尝试。)
本文理论依据:《中医方剂学》、《中医基础理论》、《中医内科学》
你好,我是中医人,文君然。
今天这篇文字,我想和你聊聊,用八珍汤治顽固痹症的故事。
其实,写这个故事之前,我有太多的感想和话语要说。不过,我觉得,还是先把这个故事讲完,再和你唠叨别吧。
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,当时还不到30岁。
她是干啥的呢?某单位的清洁工,专门负责搞卫生工作。
其实,她的身体算不上太好。四肢关节疼痛,已经有三年左右的时间了,症状时轻时重。但不管怎么说吧,病情始终不会影响工作。因此,她能忍着也就忍了。
结果,当年9月份的一天,她接到一个活,就是用水管来冲洗单位某室内的墙体。
这个活,你想想,一定是离不开大量的冷水。所以工作完成以后啊,她是浑身湿透。当天晚上,她就开始发烧,浑身酸痛,基本没法转动身体,下肢疼痛尤为明显。
图片
怎么办?赶紧治吧。经过一系列治疗,患者退烧了,身痛一度减轻,但是后来两条腿就不行了,走路十分吃力,逐渐不能走路,屈伸不利,无法着地。
面对这样的情况,患者心痛万分,觉得自己剩下的大半辈子就得在轮椅上度过了。
家人见状,下定决心,说什么也不能让一个不到30岁的人,就这么瘫在床上,于是带她去看中医。
当时找的是谁呢?是湖南的一位杏林前辈,姓李。说这话,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儿了。
到了中医这里,仔细一看,患者太可怜了。面色晄白无华,浑身怕冷,自身口淡无味,一点食欲都没有。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肿大,色不红,左侧肿大最为明显。舌淡,苔少而润,脉象沉细而弱。
一开始,医家对患者好言相劝,说病情虽然严重,但是治疗思路很清晰,只要服药,一定能好转。
开的是什么方呢?一开始,是独活寄生汤,加黄芪和附片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但是,患者药用3剂,丝毫没有好转。
这时候,医家把附片改成川乌,意图加大祛邪力度。但是用下去,还是无效。
这时候,患者情绪几近崩溃,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无药可救了。
就在这个关键时刻,医家把之前的方子改了,不用独活寄生汤加味,而是改用八珍汤加味。但见:
熟地、黄芪各15克,白芍、茯苓、当归、羌活、独活各12克,制川乌、川芎各6克,人参须、白术、陈皮、阿胶、牛膝、木瓜各10克,大枣5枚,甘草4克。
图片
结果如何?这一次,患者应用5剂以后,关节疼痛大大减轻,肿势有所消减。食欲有所提升,患者能扶着墙在家里走。
此时原方不变,再投7剂。患者症状进一步减轻,在家中行走无碍了。
这时候,原方中人参须改为党参,阿胶改成鸡血藤,去掉大枣,加杜仲和续断,再投14剂。
最后,患者自己步行三里路来到医院,表示生活基本没有问题了,疼痛和肿胀消失,只是上坡的时候,左侧膝关节还是有些无力。医家改独活寄生汤加味善后。
最终,患者又可以上班了。
这就是意见的基本经过。它最初刊载于1987年的《四川中医》上。
来,咱们一起解析一下道理。
其实,这个患者的问题,在于本虚表实。
本虚是什么?是气血两虚。
你看她就诊的时候,舌淡苔少脉沉细。血虚,则舌淡。中气虚,胃气上不来,则少苔。气血不足,脉道就沉细。
气不足,温煦失常,所以患者就诊的时候异常怕冷。气血不足,头面失养,所以面色晄白。中气不足,所谓胃纳不佳,口淡无味。
所有这些,都是气血不足的写照。
标实是什么?是寒湿阻滞。
你看,此人最初发病,是因为工作浑身淋水。这就是妥妥的寒湿外袭。关节肿大而不红,可见是寒湿困阻筋脉。
在这个情况下,就得一面扶正,补足气血,一面驱散寒湿之邪。这就是扶正和祛邪,两件事情都得做。
那既然如此,医家最初用到的独活寄生汤,为啥无效呢?
独活寄生汤,我们都熟悉,基本配伍是独活、桑寄生、杜仲、牛膝、细辛、秦艽、茯苓、肉桂、防风、川芎、人参、甘草、芍药、干地黄。

这里面,虽然也有人参茯苓,也有地黄、芍药、川芎、白芍这样的养血之品,但是总体讲,对气血两虚者来说,这还不够。全方虽然可以祛邪,但是扶正稍差。
但是后来的八珍汤加味,就改变了这个面貌。再来看——
熟地、黄芪各15克,白芍、茯苓、当归、羌活、独活各12克,制川乌、川芎各6克,人参须、白术、陈皮、阿胶、牛膝、木瓜各10克,大枣5枚,甘草4克。
这里,熟地、白芍、当归、川芎、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。作为八珍汤,自然气血双补。黄芪健脾益气,阿胶养血补血,加大补助气血之功。
站群论坛很显然,正气足了,才能有力量驱散寒湿。所以,在八珍汤加黄芪阿胶的基础上,用羌活、独活、川乌来驱散寒湿之邪,以牛膝和木瓜滋补舒活筋骨。
总体看,到了八珍汤加味的时候,医家的思路有了根本性地转变。这就是,扶正祛邪并举,而且以扶正为主,祛邪为辅。
图片
读者朋友,这里就牵涉到,中医在治疗痹症时的一个关键问题,即祛邪和扶正之间的关系。
其实,在中医眼中,没有任何一种疾病,和风湿痹症一样,有着明显的“久病及肾”、“久病伤正”的特点。临床观察看,有太多病史较长的患者,到最后,都有肝肾不足、气血两虚的问题。所以面对顽固痹症,中医历来都重视“扶正”二字所占的分量。不扶正,就没力量祛邪。越是想祛邪,尽快改善患者的症状,越要有耐心地扶正。
所以,八珍汤这样的气血双补剂,对这类患者来说,恩重如山。它用四君补气,用四物补血,实现气血双补,如加黄芪、肉桂、阿胶之类,更是鼓舞气血生长的佳剂。因此,它是治疗气血两虚型久痹患者的利器,古往今来建功无数。
当然,痹症分型,有很多。即便病史较长的老病号,也未必一定是气血两虚。所以八珍汤加味注定是不万能的思路。我们还需要实事求是地区别对待。
总之,一张好方,不仅有恩于一两个病人、一两个家庭,更有恩于一个民族。中医里这样有价值、有意义的代表方还有很多。以后有机会,我们再细细聊。
全文完。我感谢你的阅读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