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密气功是从印度传入中国西藏的。她的功理、功法和练功效果,都不同于儒家、道家、武术家、医学家、佛家显宗的气功。她是思维与气的高度结合,修炼好可以健康长寿、产生特异功能,甚至可以解决生死问题。下面我把藏密气功-宝瓶气介绍给大家
功法原理
修宝瓶气法属净治气法,又有壶形气功之称,就是把清净之气吸入后,观想体内成宝壶瓶,气藏满于宝瓶中。由鼻徐徐吸入之气,形成上气下压,下气微微上提,上下之气均汇合于脐下四指处-“生法宫”,并尽力使气持住,犹如带盖之宝瓶气。根据有关经典文献及历代上师传承,修炼宝瓶气,其目的不仅在调气,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调心。《地藏五十轮经》云:“此心极难调伏者,由气与心所缘异”。常言道,心平则气和,气和顺则心亦平静、安详。又经云:“心安则身安,心调则气调”。欲使身安必使心安,调心则令心安,然调心必先调气,调心与调气应兼而作之。以下阐述功法修持时,将详细论述。此处所指之心,即人之大脑。心如人,气如马;气若烈马、野马,修气好比持马缰,马缰在握,烈马、野马就容易驯服了。修气犹如人骑马,好的修气者,就如好的骑手。以上拿人骑马来说明心气之关系,从而可明白修持之理。再从佛家密宗对人体生命学说中脉、气、明点三者构成说来讲,修宝瓶气在于加强自身基础的脉气。重要经典《大圆满禅定休息要门密记》中云:“心依于身,身之根本为脉,脉中有气与明点,是气与明点依于脉,脉又依于身也。”人体大致有四个主要脉轮:顶轮、喉轮、心轮和脐轮。与此四脉轮相连的有人体的四条主脉。从脉轮中心,主脉又支分出若干细脉与更细的脉,在身体内上、下、左、右纵横交错,形成脉的网络,并布满全身。这些脉络在全身活动着,内有元气(即人的大
生命之气)与其它各气行走着,依此生命得以维持。这些脉是人的生命之脉,生存之脉。这些脉停止活动,则生命也就停止。所谓金刚身,是依凭这些脉气形成的。学修藏密气功者,就是要修金刚身。人的大生命元气又分智慧气与事业气两类。智慧之气又分为两部分,一份在生命的中脉里,作维持生命的工作;一份与事业气混合,平时在鼻中出入。人的身、口、意三者的活动,完全以气的鼓动领先。因此,从大生命之气生出的支分气,行走于人身各脉轮中,遍于全身,而经营人体各系统、各层次细胞之生、住、坏、灭等一切活动。密宗五气之说,把与人体各器官、肢体等相连的气,划分为五种根本大气,即上行气、下行气、遍行气、平行气与持命气(或命根气)。由根本气又可细分为若干支分气。如果上述气不净,或过盛,或不足,都会导致疾病、痛苦。所谓气不净,是有污染,是由心缘境所引起之妄念。例如上行气与眼、耳、鼻、舌等活动有关,若太盛,则会产生头昏、口渴等病;下行气与大小便有关,若不足,则会产生便秘或两足沉重等病;遍行气与四肢活动有关,若不足,则会产生手足拘挛发冷等病;平行气不足或不坚定,则会有消化不良、遗精、失眠等症;命根气若不调,则会有生命危险。在人体里,若有不净之气或不通之脉,则必须锻炼诸气进入该处,以正压邪,制服不净之气,使脉畅通。反之,脉畅通无阻,气也畅通无阻。脉、气能使身体形成活生生的有动力的机体。人依靠这个机体的活动,可以防病祛病,健康长寿,增长智慧,舒适快乐。人若一旦生了病,只能依靠这一活力,将病气、邪气从鼻孔、细的脉络、或汗毛小孔中驱逐出去,把病治好。修宝瓶气就是修炼上述根本正气,尤其是生命之气,要使其不泄于外,在体内长期保持。关于此类方法甚多,但宝瓶气法是这类功法中的重要的基础功法。修宝瓶气的主要作用在于解开中脉,即使中脉之气常常畅通无阻,净止气变智气,使止气与原有智气合而为一了,就可达即身成佛境界。人人本具佛性,但并非人人皆可即身成佛,这就要看每个人的根基与修持机缘等是如何了。要达到“心气不二”的最高修持阶段,就必须从鼻孔之出气、入气、住气等修炼过程开始,既修脉气、又修心气,逐步达到控制此气,心得自在,修宝瓶气是一必经的修持阶段,其根本机理与目的也在于此。
修炼步骤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一、摆好姿式,做好准备:坐式、站式均可,但以坐式中七支坐法(即双盘腿)效果最佳,身体放松,衣服宽松。坐式时,两手取一定手印或
两拳,仰置于两胯之上均可。
二、入静:排除一切杂念烦恼,或一念代万念,修行者自观本身身内如空,中有三脉:左脉白色,右脉红色,中脉蓝色。中脉较左右脉粗,仅中脉本身而论,上端稍粗,通至顶轮梵穴(或肉髻,即约距头部发际之上八指处),下端稍细,达于密处。三脉会合于生法宫。左脉与身相配,右脉与语相配,中脉与意(即心)相配。又左脉不净则与贪相连,右脉不净与瞋相连,中脉不净与痴相连。修宝瓶气,必须三业清净,以身之大小,观三脉之大小,若为普通身,中脉约与箭杆相等。以上为净治脉与气--修宝瓶气之前必须做的。亦有自观本身成本尊身相。
三、排除浊气:吐气三口,亦可一吸一呼一次,最好以浊气排完为止。在鼻调息时,以左鼻孔呼吸量大一些为好。一般行“九节佛风”。
365建站四、接着按照“吸、满、消、射(矢)”四法去做:所谓“吸”,先去除一身之浊气,然后吸气。吸气时,观想鼻端前约十五指处;为五色佛光(或慧光)。所谓五色佛光,是由宇宙五大元气所化之光。五大是地(气)、水(气)、火(气)、风(气)、空。它们分别呈现的颜色是地黄、水白、火红、风绿、空蓝。地(气)见于鼻端前十二指处,水见于鼻端前十三指处,火见于鼻端前十四指处,风见于鼻端前十五指处,空见于鼻端前十六指处。观想的同时,要使外气徐徐吸入鼻孔,而逐渐达于全身,不要忘记气吸入后要使之成为壶形,即渐次将上气下压至脐下四横指处(生法宫),同时下气亦上提至脐下四指处。下气上提时,收缩腹部,令膈膜上提,二气汇合于脐下四指处,形成带盖宝瓶,气行其中,力挺下腹,尽力使气忍而持之久住。所谓“消”,是指持气到忍受不了时逐渐消散,但消散之前应尽力持住。持住气的时间以多久为宜,要因人而异,由每个修行者善自审度。初修时,可以三十六节为标准,一节谓之一鸣指或一弹指,不及此数亦可,随着功力长进,渐增至七十二节,直至一百零八节,总之不可强求某数。气之消散分为二种,一为外消,一为内消,内消较难修炼,可先行外消。外消时,观气遍全身,充沛于毛孔,再徐徐由毛孔出气。同时鼻孔亦出气,先徐徐轻缓而出,继而略粗重,最终如射箭然,直冲头顶,此为冲顶射气。每次修此法,只宜射顶一次。不宜多,以免人为地意识干扰。下气上提不宜过度用气,否则易生小障碍。消气时,由轻缓进而粗重。内消时,修炼者观气入中脉,而达到心间,令气与光明智气合而为一。因左、右鼻孔与左、右二脉相通,分别与贪、瞋相连,中脉与大脑(心)相通,并与痴相连,三
脉气相清净,则气脉和合,转气为智气。鉴于此,则外消与内消应结合进行,或者外消修炼到一定阶段即转入内消,不可截然分割开来。关键在于不要忘记气入中脉的通道,瓶气要经中脉而消散。射气时,注意不要使气点滴无存,而应留住微少气息,这是在正确修炼中应做到的。
注意事项
一、初学者不要盲目、强求地达到某项指标,气息的“吸、满、消、射”要任其自然,观想三脉四轮等等形象要始终不忘,但又不要执着。
二、“吸、满、消、射”之前,最好先做九节佛风,去一身之浊气。
三、要用鼻孔吸气,不要用口呼吸。修宝瓶气之地点、时间应有所选择;有烟尘或空气不好的地方不能修,宜选择空气新鲜、环境寂静、地势高、人少处修炼。修气的时间,注意过饥过饱时不可修,子、午二时不可修,其他时间均可,但以清晨或夜半鸡鸣时修炼为最佳。
四、坐式中分七支坐(即双盘者腿)、单盘腿、散盘腿,如果是因年龄、体力所限,不宜双盘,则单盘或散盘亦可。
五、满息时,一定要尽力持久,中间可连续稍吸几口短息,务必使气均衡地充满全身。修时要注意把气压下,勿使其上冲,以免引起头痛、牙痛等弊端。
六、净治气中,有刚气、柔气、中和气之别,宝瓶气属刚气,但目前着重介绍的修持,是属于刚中带柔法;修炼柔气方法基本同于修宝瓶气方法,只是不如修宝瓶气时用力;修中和气时,身挺直,气住脐下,呼吸自然,持之以恒,亦可达到甚为殊胜境界,但功效较缓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