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放松是站桩的首要要求,可以说不会放松站桩就没有入门,甚至没有放松就没有站桩的效果。
放松并不简单,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常说:我松不下来。
有的说;我松下来了,像一滩泥,站不住了。
站桩的首要要求是松而不懈,站成一摊泥就太懈了。
有的说我能挺,挺得像一根水泥柱,这也不对,站桩的第二个要求是紧而不僵。无论是一滩泥,还是一根水泥柱,都不符合这两个基本要求。
松而不懈就是站桩要求的松,紧而不僵就是站桩合理的紧,这种紧是保持气血的流动,目的是要保持人体的通透。
松而不懈才是站桩合规的放松,在保持通透的前提下站桩桩态,才是紧而不僵。
两者缺一不可。
练习站桩会遇到困难,传授站桩也会碰见难题,好在方法总比困难多。
为了便于叙述,下面
把松而不懈简称为放松;把紧而不僵简称为通透,对“放松通透”四个字逐字拆解:
365建站(一)放
放,就是让你“放下”,放下什么?把能看到的,能想到的,能知道的,
能体会到的都放下,古圣先贤说:道在眼前放下就是。
放不下,就拿不起来,就找不到站桩的真感觉。
以俩手环抱胸前的平抱式养生桩为例;除了桩架把一切都放下。

整个人体从上到下,逐次放下,只用两手的食指尖把桩架端起,像端抱着一个纸糊的盆。
(二)松
对松的理解简单地说就是不使劲,但执着于松也是紧,所以站桩要明确重点放松哪些部位和已之配合的部分。
以人的手臂肌肉为例,依人体力学的观点可分为工作肌和休息肌。
在手臂抬举时手臂上侧是工作肌,下侧是休息肌,站桩时上侧的工作肌是放松的重点,下侧的休息肌在从腋下到肘部要有被支撑的感觉,这就是传统站桩所说的:上有绳吊系,下有木支撑”。
被吊起的手臂上侧要放松,接受支撑的臂下则要有下落之意,这样才能稳住桩架,这样一只手臂就有了一松一紧的两个要求,这就是桩功独有的特点,其意义可延展到养生与技击两个方面,可使休息肌与工作肌都得到充分的训练。
图片
(三)通
站过桩的人都知道,站桩之初浑身不自在,尤其是肩部的疼痛令人难忘。
中医有“通则不痛,痛则不通”的说法,当练功者凭借自身的毅力挺过这个阶段后,身体健康就开始恢复了,各种疾病开始减轻,精神面貌开始转变,练功兴趣高涨。
练功者是否已将自身练通?最实际的答案就是自身的痛感是否消失?身体是否向健康转变?
当练功者痛感消失健康恢复,身体自然练通。
(四)透
站桩是否站透是站桩效果是否巩固的标志,站通了还可能反复即退功,这也是常见现象。因为练功这件事,本质上就是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退回去怎么办,很简单,三个字,继续练。
当你站桩时自我感觉体重自然地落到脚下,但不觉得対脚有重压,以至感觉两脚似吸住大地,桩态安稳如山,心境如深潭静水。
至此,恭喜你,练而有成了。
图片
以下内容为本文大纲提炼版:
图片
你是否遇到过这些情况?✅ 站桩时浑身僵硬,像被钉在地上✅ 尝试放松却东倒西歪,根本站不稳✅ 练完反而肩颈酸痛,比不练还累
⚠️ 这些问题的根源,都在于没掌握站桩的核心心法 —— 松而不懈,紧而不僵!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♂️ 四字真言拆解教学放:放下杂念,回归当下想象自己站在清晨的竹林里,放下手机、工作、烦恼,只用双手食指尖 “端着” 一个纸糊的盆 ——轻若无物,却不敢撒手
松:上松下撑,如风中垂杨✅ 正确做法:
手臂像被一根无形的绳子吊在肩头腋下留出 “藏苹果” 的空间肘部轻轻 “搭” 在看不见的木架上 小技巧:双手环抱时掌心想象抱着一个气球,既不能捏爆,也不能让它飞走通:通则不痛,痛则不通新手必过的 “疼痛关”:站桩初期肩颈酸痛是气血疏通的信号!坚持 15 天,你会发现:✅ 酸痛感逐渐消失✅ 手脚开始发热发麻✅ 呼吸变得深沉绵长
透:逆水行舟,持续精进练透标志:
体重自然下沉,却感觉脚底像吸盘贴地内心平静如深潭,杂念不生站完 20 分钟仍精神抖擞 自测清单:你的站桩姿势达标了吗?膝盖弯曲角度与脚尖方向一致 呼吸时气息能 “沉” 到小腹 双手环抱高度不超过肩膀
重要提醒:⚠️ 高血压 / 心脏病患者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练习⚠️ 最佳练习时段:日出后 1 小时 & 日落前 1 小时
#传统养生 #站桩入门 #健康生活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